中贸圣佳2019邮品拍卖会
VIP观展日 12/10 10:00-18:00
预展 Preview
12/11-12/12 10:00-18:00
拍卖 Auction
12/13 10:00
圣佳艺术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弘燕东路山水文园东园底商A08
(山水文园东园北门ZOO COFFEE向东50米)
12月10日至12日,中贸圣佳2019邮品拍卖会将于圣佳艺术空间连续展出三日,其中12月10日为提前开放的VIP观展日,12月13日将于同地点举槌拍卖。历经数月征集甄选,中贸圣佳本期将为广大收藏爱好者们倾心奉献1100件精美邮品,琳琅满目,精品荟萃,各具特色,欢迎莅临品鉴。
圣佳艺术空间将成为集艺术品拍卖、艺术展览、艺术书店、艺术金融、艺术交流与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新艺术综合空间。未来,艺术空间将致力于向大众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文化艺术服务,敬请期待。
| 精品预览 |
▼Lot 773
起拍价:600000.00元人民币
1968年文14全国山河一片红(撤销发行)新票,原胶无贴、颜色鲜艳,齿孔完整,票面干净整洁,状态自然。全国山河一片红(撤销发行)邮票为新中国著名珍邮,从诞生至今50余年,其故事家喻户晓,长盛不衰。此枚品相完好,历经半个世纪仍然胶润色艳,十分罕见,极珍贵,请亲临现场预览。
「 相关背景资料 」
1967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从此,“文化大革命”进入一个全面夺权的阶段。之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原来的党政领导机构。1968年9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社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热烈欢呼全国(除台湾省外)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全部成立》。当时,为了庆祝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原定于1968年11月25日发行一套《全国山河一片红》纪念邮票。
《全国山河一片红》票面图案为工农兵手持《毛主席语录》,背景中“革命委员会”的红旗汇成的红色海洋和工农兵群众热烈欢呼的场面,上方为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上除台湾省外全部绘成大红色,上面印有“全国山河一片红”金字。
1968年11月25日邮票首先在北京发行,发行时间不到半天,一位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编辑发现这枚邮票上中国地图画得不准确,没有画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他便通过组织向邮电部反映。邮电部发现问题后,急令全国各地邮局停售,邮票要全数退回。可是有一小部分邮票没能及时收回,并有少量邮票已提前出售,后在中外集邮者中流传,故成为享誉中外的世界级珍邮。
//Lot 200
起拍价:8000.00元人民币
1899年6月13日,广州寄梧州中式红条实寄封,贴慈寿初版加盖大字长距½分票2枚及初版加盖小字1分票1枚,销广州1899年6月13日中英文小圆戳,有梧州6月15日到达戳,保存完好。此为慈寿初版加盖大字票广州使用实寄封,极为少见。
//Lot 256
起拍价:20000.00元人民币
1912年1月30日四川邛州经成都、上海寄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式红条实寄封,贴伦敦版蟠龙壹分票1枚及叁分票3枚,销邛州辛亥腊月十二日英汉腰框戳(公历1912年1月30日),有成都腊月十五日(公历1912年2月2日)、上海(22支)3月10日、上海1912年3月12日中转戳及比利时3月28日到达戳,保存完好。此封所贴蟠龙邮票骑缝处加盖红色“大汉邮政”方形戳,为辛亥革命期间过渡性政府-大汉军政府把持原大清邮政后改大汉邮政的历史见证,是目前仅见的完整的大汉邮政实寄封,极为珍贵,请亲临现场预览。
「 相关背景资料 」
1911年5月,腐败的清政府假借铁路国有化名义,将民办川汉、粤汉筑路权出让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集团,激起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反对,四川省反响尤为强烈,数十万人参加了保路同志军运动。9月初,四川总督赵尔丰枪杀请愿群众后,全国人民反抗浪潮迅速高涨。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先后宣布独立,各地保路军包围了成都。赵尔丰控制不住四川的局面,只得将政权交给四川保路运动的领导人薄殿俊等立宪派人士。
公元1911年11月27日,以一场铁路纷争为开端,四川这个大清帝国人口最多的省份,终于宣布独立,建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尹昌衡出任军政部长,被推为都督后,立即着手组织军政府,由周骏任军政部长,其他各部门首脑由革命党人与立宪派分子分任之。同年12月初,四川军政府派员接管原大清银行在蓉的全部资产,改组为“大汉银行”,而成立于光绪二十四年的四川银元局被接管后改名为四川军政府成都造币分厂。为扩充军需、垄断货币,大汉军政府随后铸造并发行“漢”字壹元银币和五十文铜币,与前朝的光绪元宝、宣统元宝、大清银币等银圆等值流通。12月下旬,四川军政府人员进驻大清邮政四川省邮政总局,正式接管原大清邮政在川的全部组织,因当时整个大清国并无印制邮票的机械和实力,现有的邮票多委托于英国华德路公司和日本筑地石印会社印制,四川及成都更无印刷邮票的先列,考虑到邮票并不像银圆那样具备垄断性、紧迫性,故大汉军政府并未发行自己的邮票,只是在原先大清邮政发行的邮票上象征性加盖了“漢”、“大漢”、“大漢郵政”等字样,对外宣称自己的独立,因大汉军政府并未建立自己独立的邮政系统,其对外交寄信件的邮路仍然沿用前朝大清邮政的系统,故此大汉邮政存在的时间也仅仅只有几十天。
通过对资料及文献的查阅得知,大汉军政府对邮票的加盖,当时并没有成文的标准(或者目前尚未找到消失的标准),在笔者以往的邮票收集过程中,发现大汉军政府时期的成都及周边州府各地方邮政对于邮票加盖的样式并不统一:有见过有单纯性的加盖“漢”字于大清快信邮票上,用以遮盖大清邮政的“清”字;亦有圆形圈内刻有“大漢”两字,仿佛私章一样加盖在大清国的蟠龙邮票及信封的骑缝处;以及长方形小戳中篆刻“大漢郵政”四字,盖于大清国蟠龙邮票上以及邮票和信封的骑缝处。而目前所见到的大汉军政府对邮票的加盖,仅见于伦敦版蟠龙原票和大清快信邮票,尚未见到宣统纪念票或其他同时期使用的邮票加盖大汉邮政字样。当然,在那个短暂的过渡时期中,是否还有更多种加盖的可能性以及更多的存世邮品,尚待发掘。
//Lot 337
起拍价:2000.00元人民币
民国时期“中国战争灾民救济委员会”印制“CHINARELIEF(中国救援)”无面值邮票100枚整版,原胶无贴,绝大多数接近全品相,其中第12、17、72、77号位均为婴儿衣服漏印红色变体,如此好品相者极为罕见,而此整版票目前仅见,较珍贵,请亲临现场预览。
「 相关背景资料 」
抗战初期,在日军残暴统治与持续侵略的情况下,难民人数不断增加,国民政府为此成立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总会,该委员会评估,当时受灾区域已达数百万平方公里,受灾人民约一亿人以上,这些难民多依循铁路与公路线南下迁徙。而在日军占领区中,可能至少还有一亿人左右的难民流离转徙。为了协助大量的难民,中央政府制定难民救济办法,在于地方设立机关,并于各地民间慈善团队合作,协助难民度过生活难关。
随着抗战的胶着,各国官方对援助中国或因不同战略考虑,而显得较为迟缓。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保卫国家的决心却得到国际舆论的普遍支持,因而在国际间有许多民间组织发动对中国人民的各种支援行动,其中以美国援华联合会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美国援华联合会是由《时代》杂志创办人亨利·鲁斯(Henry R Luce)于民国30年2月成立。其宗旨在整合美国民间支持中国抗战的组织,并向美国人民宣传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与遭遇的牺牲。该会的团体会员包括美国医药援华会、美国公谊服务会、中华基督教大学联合董事会、美国援华会、美国对华急救委员会、中国战争灾民难童救济委员会、美国教会对华救济会、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美国委员会等组织。
美国援华联合会会址设在纽约市,并于各州设有地方劝募委员会,民国31年又在重庆设立驻华办事处,接受中国申请各方面救援事宜,并对各清案进行初审。
//Lot 379
起拍价:12000.00元人民币
1912年6月5日,湖南新化经湘乡、长沙、汉口、奉天寄挪威大型挂号西式实寄封,贴伦敦版蟠龙叁分双连1件及伍分票10枚,共12枚票,合邮资56分(符合140克超重邮资),销新南新化(民国)元年六月初五日三格式腰框戳,有湘乡六月初七日、长沙1912年6月8日、汉口1912年6月10日、奉天1912年6月14日中转戳及挪威奥斯陆6月26日到达戳及投递戳,信封背面四角处盖有大型火漆,保存完好。此为湖南新化县经京汉铁路、京奉铁路、西伯利亚铁路寄欧洲的超重6个单位的西式挂号实寄封,较少见。
//Lot 393
起拍价:40000.00元人民币
洪宪元年时期快信封一组共2件:(1)张家口寄北京快信实寄封,贴民国快信条1枚,销张家口(洪宪)元年一月廿一日英汉腰框戳,有北京快信(洪宪)元年一月廿二日到达戳,此枚信封在《近代邮刊》、《中国邮戳目录》中均有记录;(2)安徽正阳关寄天津挂快实寄封,贴民国快信条1枚、北京一版帆船壹分票1枚及叁分票4枚,合邮资13分(符合国内信函3分+挂快10分),销安徽正阳关(洪宪)元年三月廿六日腰框戳,有天津(洪宪)元年三月廿九日到达戳。均保存完好,此2枚封均为名家旧藏,均有著名集邮家王纪泽和那家佑先生收藏印章,其正阳关封寄出时洪宪帝国已经垮台三日,但邮戳仍沿用元年纪年,且信封背面有王纪泽先生铅笔手书。
洪宪元年前后历时83天,产生的实寄封件件是精品,尤其以元年时期快信实寄封为极品,而洪宪垮台后的元年邮品更是珍品,此两枚快信封第一枚仅贴快信邮票,为快信票当邮票使用亦做快信凭证实例;第二枚混贴快信票和帆船票,其快信票仅作快信凭证而邮票则另贴,因在洪宪元年2月时,中华邮政颁布新规定:“快信邮票不作为邮票邮资用途,仅作凭证,邮资需另计...”,此两枚封为此邮政条例规则的交替封,一前一后相互作证,实为可遇不可求的大珍品。洪宪元年快信实寄封目前仅见三件,而过三月二十三日后元年和五年出现在同一个实寄封上仅此一件,是组集洪宪元年邮集和民国快信邮集最顶级的藏品。
//Lot 424
起拍价:10000.00元人民币
1921年4月22日,北京寄奉天张作霖(张巡阅使)中式红条实寄封,贴北京一版帆船壹分票横3连1件,销北京(民国)十年四月廿二日英汉腰框戳,有奉天4月24日到达戳,保存完好。此封为北京励志学校董事会寄东三省张巡阅使的实寄封,民国时期私立学校作为有钱人和资本家捐款修建,而时任东三省巡阅使的人正是十分注重教育的张作霖,信封正面有“催捐款”等批注,推测其书信内容应该是励志学校向东三省巡阅使申请办学捐款等事宜,而从字迹笔迹以及对教育的注重态度来判断,应是张作霖亲笔书写,极少见,为不可多得的留存有张作霖亲笔书法的实寄封,较珍贵,是组集东北邮政史极好的素材。
「 相关背景资料 」
巡阅使是北洋政府时期的高级官职,类似于以前的总督职位,相当于大军区司令,通常对拥有两省以上管辖权的军阀给以巡阅使的官职,以便控制其地盘。巡阅使这个职位于1912年11月自袁世凯任大总统时创立设置,到1924年12月11日全部裁撤,其12年时间中各地巡阅使如走马灯似换了几十人,但真正有名有实的巡阅使只有两个: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和两广巡阅使陆荣廷。
1916年袁世凯的洪宪帝国垮台后,张作霖被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任命为奉天省督军兼省长。1917年 ,时任沈阳副都统、奉天军务帮办、二十八师师长的冯德麟,因参与张勋复辟失败,在天津被段祺瑞逮捕,本是二十七师师长的张作霖乘势夺其第二十八师兵权,统一奉省军政。1918年,张作霖在秦皇岛夺取直系购买的日本军械用于扩充奉军并入关支持皖系“武力统一”,于1918年9月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
张作霖1918年9月8日以奉天省督军的身份兼任东三省巡阅使,于1922年5月10日被免,不久后又恢复东三省巡阅使职位直到1924年12月10日裁撤为止,前后6年多的时间里,凭借奉天省督军、东三省巡阅使、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等高级身份并利用日本的势力逐步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为北洋政府奉系军阀的首领并逐步成长为东北王。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小时候因为没钱上学只能跑去私塾偷听夫子讲课,私塾夫子看到他这么好学,就免费让他上学,给他进行启蒙。后来张作霖从军参加甲午海战又投身绿林,并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在1916年出任奉天省长,在他上任之前,奉天省职业学校仅有8所,于是乎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在教育上,足见他对于教育的重视:“学务为造就人才之所,振兴国家之基,关系最重,而奉天又处特别地位,若不从整顿教育入手,更无以希望。”整顿教育,必须要有钱,于是张作霖对教育经费的支出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各县每年的教育经费务占全县岁出总数的40%,并将此标准作为考成各县知事政绩的内容之一。
张作霖曾对下属王永江说:“我没读过书,知道肚子里没有墨水子的害处,所以可不能让东北人没有上大学求深造的机会,岷源(王永江的字),一切事我都交给你了,开学越快越好。用钱告诉我,不管多少,我宁可少养5万陆军,但东北大学是非办不可。”
作品编号10031749,字画之家保真在售
《青山雨后》
郭二林作品 / 45×68cm / 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