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线描功夫令我神往不已
来源:画友投稿整理
既擅大气山水,又能挥洒大写意花鸟,“80后”艺术家卢诗韵总能在画面中融入女性特有的温婉与天真,正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她同样出自名门,父亲便是原广州市美协主席卢延光。
对话
收藏周刊:父亲卢延光为您提供了哪些成长及走上艺坛的条件?
卢诗韵:父亲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我身上,他不会刻意引导我走上艺术之路,但家里的艺术气息无时不刻不吸引着我。他早年在创作连环画及“500图”的时候,都是饭后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劳作。那是他一个人的空间,神圣不可侵犯。但我还是禁不住好奇,趴在桌子上看他画画。
收藏周刊:卢延光老师没有进过美院,自称是“野生”的艺术家;而您则在美院接受了系统的科班训练。两人在审美观念上是不是有很大不同?
卢诗韵:没有那么明显的不同。我其实非常赞赏父亲的审美风格,他对元代士人画的推崇,他的线描功夫,令我神往不已。因此,尽管我是美院出身,但我常向朋友调侃“我是半野生”。这种“半野生”的状态非常好,让我的艺术生发出诸多的可能性。
收藏周刊:您能否结合自己及同代人的创作,谈一谈“80后”群体的创作特征?
卢诗韵:“80后”艺术家,似乎更具叛逆精神,对以往的教条会有一种不屑,创造欲望强烈。当然,也有缺点,比如不能吃苦吃亏,经不起太多诱惑,比较急功近利,社会责任感不强等。
收藏周刊:作为著名画家的女儿,面对一座座的艺术高峰,您是否有压力?
卢诗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难题,每个时代也都有相对应的解决方式,个人感觉不能说哪个时代的压力大,哪个时代压力小。中西融合的大课题仍没有完成,我想,这仍是我们这一代画家逃避不了的难题——当然,这也是机遇。
收藏周刊:“80后”画家已开始在画坛崭露头角,同时遇到了哪些难题?
卢诗韵:很多“80后”艺术家为了坚持理想,生活非常困苦,体制的利好、社会的扶持、媒体的关注,很多人没有福气享有。我想,社会不妨多给这些人更多关怀。
其家其人
卢延光:原广州市美协主席,原广州艺博院院长。
卢诗韵: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广州画院特聘画家。
著名画二代一览
王羲之和王献之东晋书法家
李思训和李昭道唐代画家
王时敏和王原祁清代画家
齐白石和齐良迟现代画家
李苦禅和李燕现代画家
李可染和李小可现代画家
傅抱石和傅小石现代画家
郭味蕖和郭怡琮现代画家
潘天寿和潘公凯现代画家
范曾和范扬当代画家
赵望云和赵振川当代画家
关山月与关怡当代画家
杨之光和杨红、杨樱当代画家
刘济荣和刘思东当代画家
潘鹤和潘奋当代雕塑家
方泽浦和方楚雄、当代画家
方楚乔、方向